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08 23:36:30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技巧

一、在高中地理课堂进行技巧性提问和设问的必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了解相关知识,由于地理科目的特性,要求学生必须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思考,进而将知识点吃透,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对知识的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也是这样,学生基于老师的讲解对知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但这部分认识并不能完全保证其正确性,因此,教师要通过课堂设问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地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问题,进一步深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和提问技巧。并且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地掌握好同学们的理解程度,及时地纠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理解,在确保同学们对已学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开始进一步的教学工作,而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提问和设问,从同学们的课堂反应来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是一种比较迅速且高效的方法策略,这样做对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有目标的进行教学有非常巨大的积极意义,对高中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少走冤路也很有帮助。

二、关于做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设问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设问一般带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的目的性,因此,为了能够更高效的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提问和设问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设问内容尽量与教学难点和考点相关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设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能够激发同学们进行思考的欲望,能过够让同学们投入到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并踊跃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中去,因此,提问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太难而打击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思考的欲望,因此,教师的设问和提问必须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教学难点相结合,这样不但能让老师及时地了解到学生们对于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还能同时让同学们反思和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常考点相结合的提问和设问能够让同学们深化对考试考点的认识,也能提前适应和进入考场般的思考模式,对其将来在考试过程中正常和超常发挥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比如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例,要求同学们对千里之外的美国的河流特点等在短时间做到很好地掌握具有一定的难度,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就可以将其与我国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进行比较,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通过发现其异同,从我们熟悉的知识出发,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点,既及时掌握了新的内容又加深了对已学内容的印象,巩固了知识点。

2、设问要带有一定的针对性

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提问和设问的时候要带有一定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点的针对性上,也体现在对学生的针对性上;对于知识点,比如在讲到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的时候,可以带有针对性的对该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区域进行提问和设问,也可以提问其他重点河流区域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而针对学生,老师一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掌握,有的学生自然地理较好,人文地理欠佳,有的反之,教师在课堂提问和设问的过程中就可以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在讲到自然地理的时候对这部分内容欠佳的学生进行“特别关照”,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高中地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偏于抽象,如果能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讲到地震带、地震成因、地震预防等问题时,可以以日本为例,为什么日本地震频发?为什么同样震级的地震在日本要比发生在我国所带来的损失要小等?让同学们有更深刻的印象;在讲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的时候可以以新疆为例:为什么新疆地区的瓜果更甜?为什么西北地区的人们会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俗语等,尽量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能在设问的过程中吸引同学们去思考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掌握恰当的课堂设问技巧能够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事半功倍,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上同学们的具体表现和反应选择合适的设问技巧,从而帮助同学们加深课堂印象,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2

本节课以《西游记》取经故事为线索,引入“古天竺”,配以较丰富形象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整体的认识南亚的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成功之处有:

1、能够突出区域地理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图,让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学生主动参与的较多,对于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点的概括,学生回答,教师给予点拨,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3、能够充分听取学生的心声,肯定学生。例如,在分析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年降水量多的原因时,虽然后面的学生,老师没有叫起回答,但他们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也给予一定的评价,鼓动其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就想说,敢说。

4、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体验法,培养学生的成就感,突出本节的重点,难点—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对农业的影响。

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这是为以后探讨区域发展打下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影响该区域的生产(农业、工业、商业等)、生活(衣食住行),地理环境的变化也影响该区域的发展方向、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所以在区域地理学习初期就有所涉及,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整体的节奏较快,没有起伏,学生接受的弦绷得过紧,容易疲劳,积极性就会下降。

2、重点的突破,花费的时间过长,前面的讲过的内容,其实没有必要再讲,完全可以让学生比较东亚南亚季风的不同之处。

3、课堂上学生练得较少。

4对教材的部分内容挖的不细,讲述时有一定的口误。

课后与其他教师交流,第一感觉就是这节课的容量较大,担心我们的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仔细琢磨,还是自己对学生不够信任,其实课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还是自己讲的过多,遇到的知识点就想说,就怕学生没听见,难点就想重复,教师说得多,给人的感受是容量太大,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

课后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说上课教师讲的内容都能听懂、理解,但最重要的问题是自己记不住,遇到题翻书会,合上课本不会。有规律的地理原理题不会运用。如何将书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学会 ……此处隐藏23162个字……/p>

二、掌握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

三、勤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很多时候十分简单的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四、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忆,记,翻,做,究。

(1)忆: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 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

(2)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3)翻: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

(4)做: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注意阅读一些报刊,关注一些相关新闻事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

【摘要】主题式教学是基于情景教学的一种新尝试。本文在多次实践尝试的基础上,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通过反思、验证、总结,研究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xx)10-169-01

主题式教学是在情景教学的基础上,使教学主题更为鲜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让学生紧紧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探究学习。主题式情景教学倡导融主题、教材、教学方法、场景为一体,通过语言、教具、音乐等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中的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产生于一次课堂教学实际案例,让学生以农民工的来去为主线,进行主题式探究学习。

一、高中地理課堂教学中的主题式教学设计实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珠三角地区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现象的剖析,研究农民工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以及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和环境观。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基于湘教版“必修Ⅲ”中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阐释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因为《汹涌的“民工潮”》这一案例与现实中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的“民工荒”问题不相符,故而引出学生对“农民工在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影响”的探究。该探究主题中涉及的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和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是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的旧知识,珠三角地区工业化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背景知识。从图文中提取地理信息以及问题分析能力是高考要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生比较薄弱、有待强化提高的。

3.重点难点

重点: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及面临的问题。

难点:工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引起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4.教学过程

附:1.探究二材料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频频报出“招工难”“民工荒”。但据调查,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就业难与个别企业招工难并存,紧缺的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断裂”的社会,经济状况悬殊的各阶层无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结果导致“知识断裂”,新创造出的工作位置不适合知识、技能低的人群,导致民工“回流”、“民工荒”。

2.探究三材料读黄河金三角地区图。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主题式教学设计实例的分析与反思

1.教学主题的确立

教学设计的主题必须明确。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贯穿学生自主探究的始终。主题的选择要以某一知识内容为核心,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主题内容不能宽泛笼统,主题形式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立,对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融合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辑

主题式教学需要对课程的内容、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围绕某一主题,形成有明显轻重区分的知识结构,层层递进,深入探讨。

3.教学设计的实施

教学设计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与完善,因此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课堂的观察,并及时进行调整,课后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完善。要重视学生在主题式课堂中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得来的收获和感悟,根据课堂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及时改进。

三、结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主题式教学的探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与要求,能够发散学生思维、拓展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技能与专业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课本到生活、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探索的能力与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晓敏.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漫谈[J].地理教育,20xx,(1):46-47.

[2]李三晓.浅谈高中地理主题式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xx(3):167-168.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