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一、初读课文
t: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t:这是园子,如果这个园种菜,是——生:菜园。 t:如果种花,是——生:花园;t:如果种果树,是——生:果园。
t:通过预习,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
s:有小白菜。 s:有许多昆虫,样子美。 s:有许多菜
t:(请一位不举手的小女孩)你对园子有什么了解?——s:样样都有。 t:非常丰富。
s:在园子非常自由。
【评: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常识,采用问答法引入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体会我的自由
1、t: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t:同学们读书非常专心,非常投入,坚持下去,终身有益。
【评:虽不是与课文内容有关,但魏老师善于抓住时机向学生进行情感、学习态度教育,从这微小的一点就可以看出魏老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s:一起浇菜。——就浇菜,从早浇到晚——还有种小白菜。铲地……——还有浇菜(笑),你再看一看,不要看我脸,看书,我和祖父一天在园子里,干什么?——我和祖父一起载花、我和祖父拔草、我和祖父铲地、 ——你能连起来说吗?——(学生做了很多事,探讨,拾谷穗,和祖父一起玩,祖父还收拾残局——)
板: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对种的字音的提示、还有可以用省略号)
【评:对易错字“种”相机正音,反馈非常及时。】
t: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地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祖父抽烟——我也(笑) 我不能抽烟。这样写说明什么?
s:我和祖师父关系好。 t:不能用好。 s:用亲密
s:祖父爱我,我也爱祖父。
s:说明有新鲜感。
s:我是祖父跟屁虫。
s:觉得很有趣。
s: 我对祖父有一种亲切感。
【评:从几个“祖父——我也”入手,引导学生感受“我”和祖父的关系非常亲密,为下文分析“我”之所以自由的原因做铺垫。】
2、t: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请你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你体会到什么?
t:先请读一读。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
s:读有关段落。“瞎闹”可以看出不是劳动,在玩耍。
t:板“瞎闹“。怎么写的,你看出来了?
s:踢飞。
t:哪里在下种,不但没有平,反而踢飞了。 注意,这里用了这样的句式:“哪里……反而……”(板书:哪里……其实) 还有吗?
s:读,……其实是铲……往往……。作者用锄头乱勾一阵,可以看出不是铲地,t:板“乱勾”。 该勾的没勾,不该勾……这里又用了一个“哪里”。继续
s:乱叫,下雨了,下雨了。 作者不往菜上浇,可以看出不是劳作,是玩。
t:可以看是,是乱闹。跟谁闹——祖父。
t:不管是……,都是在瞎闹、乱勾、乱闹。
t:作者在这里的童年生活是什么?
s:快乐的, 自由的、 无拘无束、 愉快、 有趣、 烂漫(在学生回答中,教师没有说一个字的评价)
t:概括得非常得当。如果是你,你这样会怎样?
s:会受到批评。 s:如果是我,我也会帮倒忙。
t: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
【评:由萧红的在园子里劳作的动词入手,体会她童年的顽皮,进一步感受她在园子童年生活的“快乐的, 自由的、 无拘无束、 愉快、 有趣、 烂漫”,值得注意的是,魏老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没有做任何评价,他并不决定学生的思维走向,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让课文内容去启发学生。】
t:这里面有一段对话。我们来读读看,看读出什么来?
s:当祖父……(认错谷穗的事)。
t:完了,我请你继续读下去。
s:继续读,(吃黄瓜、追蜻蜓有关写三心二意的一段)
t:现在完了,你从对话中,有什么发现?
s:祖父非常疼爱作者。如他看到把狗尾草留下,一般家长会责备。
s:祖父有耐心。虽然……他教我区别谷子。
s:祖父喜欢,我三心二意
s:作者很天真。她很小。
t:因为有了祖父的爱,她天真。
【评:问题一步步深入,最后帮助学生总结,作者的天真是由于祖父对她的爱】
s:我是作者,我感到祖父很爱我。
s:作者淘气。
t:这里写了三心二意。我们来看怎么写的。先读一读。
s:读。
t:好像写我三心二意,其实是写我的生活。
s:轻松有趣。
s:淘气。
s:丰富多彩 。
s:没有烦恼 (无忧无虑)。
s:愉快而自由。
t:我们可以看出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同时板书: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
【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键词:快乐的、自由的、幸福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内容重点。】
t:这些感受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师指板书和学生一起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评:适时回顾课文,不仅能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整理思路,而且能为学生顺利地理解下文内容做铺垫。】
这就是作者的生活,自由的、快乐、幸福。
t: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为什么写生活,还要写景物呢?读这两段,看你读出了什么?
t: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s:自由的。 快乐的 既自由又快乐 美丽、 生机勃勃 漂亮、 多姿多彩
很大,什么都有(应有尽有) 快乐、空气中弥漫着花香 丰富多彩
t:他是怎么写出这个美丽来的?
s:从我家有个大园子,……样样都有。 看出美丽,因为美,所以吸引昆虫。(昆虫和你一样,喜欢风景,是吗)
s:一切都活了……看出这个园子是自由的。
t:这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
s: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t:他怎么写出“活“,联系上下文看看?
s:花开了,就像睡醒了。 t:花活了吗? s:开 ……此处隐藏24296个字……
祖父戴草帽,我也戴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通过这样的句式补充练习,让学生很快抓住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指名生回答。
3、反复读这几句话。
4、说说这又是一个-----的园子。(快乐)
5、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
四、介绍作者,深化中心,拓展延伸。
1、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子,在这个园子中凝结了祖父对萧红的多少的爱,也凝结了萧红小时候的多少美梦。说到这不得不提一提萧红的身世,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对她很冷清,祖母有洁癖,她生活中全部的疼爱几乎都来自于祖父,写这篇文章时萧红已经身患重病,第二年她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一岁。同学们读到这,结合课文内容,你有什么感受?【背景资料补充,将作者的身世遭遇与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中心。】
2、还记得上课一开始我们提到的问题吗?那你觉得在萧红的眼中什么是“幸福”呢?
小结:“幸福”是如此的短暂美好,也许当我们发现它时它已经悄然离去,所以珍惜我们身边的幸福吧。最后以矛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作结:“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首尾呼应,回到孩子们的现实生活中,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
五、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六、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爱→自由
幸福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品,走近作者。
1.出示《火烧云》片断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2.这段文字选自《呼兰河传》,它的作者是近代著名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于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描写北方小城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课文《祖父的园子》是《呼兰河传》中写得最纯美、最快乐的一个章节。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祖父的园子)
二、结合导读,初读课文。
1出示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我”都想起了些什么,眼前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在“我”眼中,这是一座( )的园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2自学要求
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静心默读,试着在课文旁做批注。
与同桌交流初读课文的体会与发现。
三、交流发现,体会情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1、交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萧红都想起了些什么,眼前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预设:
想起了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拔草、栽花,在园子里吃黄瓜、捉蚂蚱……
想起了园子里的蝴蝶、蜜蜂、蜻蜓……
仿佛看到了黄瓜、玉注、倭瓜……
(板书:人——祖父 物——蝴蝶、蜜蜂、蜻蜓,榆树、黄瓜、玉米、倭瓜 事——拔草、栽花、吃黄瓜、捉蚂蚱)
2。交流:在“我”眼中,这是一座( )的园子。找出文中的段落来品读一番。
预设:
生趣——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朗读发现——色彩绚丽,短句子,像说话一样轻松。
自由——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快乐——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练笔设计
引导:在朗读中,我们听出这是一位多么慈祥的祖父。萧红回答的语气是怎样的呢?课文可没有写,而是用白描的手法,这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任选一处或一组说一说(课件出示):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 )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 )说:“是的。”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 )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3、出示学生作文片断
外公翻地,妈妈浇水,我却躲在棉花林里乘凉。
可没一会儿,我就又钻了出来。随手折断几根薯藤,撇过来,撇过去,一条长长的“项链”就戴在脖子上了,一对“耳环”就挂在耳朵上了。我得意地在妈妈跟前晃来晃去,妈妈总是笑着说“臭美!”。
取下“耳环”,丢掉“项链”,我又来到田埂上,抽几根长长的狗尾巴草,串上一朵朵洗澡花。嘿,花环做好了。我把花环一会儿戴在自己的.头上,一会儿放在外公的头上,又把它弄碎,往天上一抛。“下花雨啰!”“下花雨啰!”……(张婧)
文本拓展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岁了,当我长到四五岁时,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
总结:祖父的园子里,留下了作者儿时短暂的快乐,留下了一段温暖的记忆,留下了一段铭记于作者心中的祖孙情。
(板书:童年梦 自由心 祖孙情)
四、拓展阅读——作家笔下的童年
1.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结束谈话
童年赋予我们生命与自由的同时,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周遭世界带给的温暖,于是一切的美好便融人了我们的生命,成了我们生命的起点,同时也是我们最后的栖居地。
让我们记住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