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孤独之旅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孤独之旅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
《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
●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
●情节结构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47段,雨过天晴,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心理描写
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第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38、43-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
●语言
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如:“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说教法
●教学目的:
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重要作用。
2.品味体会小说的语言特色。
3.让学生试着体会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4.教学生学会长大、学会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体会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导入语设计 :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有一句脍炙人口的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但恐怕很少有人能道出其中的滋味,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叫杜小康的同龄人,他的一段难忘的生活经历,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
2.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部分精彩段落)。
4.概括课文内容和主题。
三、品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
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2.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3.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4.学生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5.思考:请你给课文换一个标题,并比较自己所换的标题与原标题,哪一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四、寻读课文美点,深入赏析。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片段。
2.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景物描写的片段,然后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妙的一个段落放声朗读。
3.指明学生朗读自己所选定的段落,然后说说自己朗读它的理由。
4.用同样的方法赏析有关细节描写的片段。
五、结束语: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但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六、布置作业:
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七、板书设计:
人物 情节 环境 语言
杜小康 开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去放鸭。 鸭群 生动
恐慌 发展: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 芦荡 传神
孤独 高潮: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风雨 意味
坚强 结局: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深长
三、说学法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让学生学会欣赏玩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无疑对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是大有裨益的。
2.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其人生体验。大千世界,百种世相,千般滋味,人尽其一生也不可能一一感受体会。要使自己有一颗丰富敏锐善感的心,学习小说并试着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滋味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以文观己。小说尽管是虚构的,但它源于真实火热的生活,这篇表现少年成长的文章,对正处于成长黄金期、关键期的孩子们一定有很多触 ……此处隐藏17003个字……养学生把握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的能力。这篇课文虽然只是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但它也拥有主要的人物——杜小康父子、有完整的情节——杜小康在失学之后与父亲放鸭的经历、以及关于鸭群、芦荡、暴风雨的细腻的环境描写等小说的三要素,对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己、关注人类”,“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梳理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2.感受人物形象,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3.树立坚强的人生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学重点:1.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2.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2.揣摩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本着启发性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案导读法——放在上课前的预习阶段,使学生通过学案扫清文章的生字词障碍并阅读助学资料,为课堂上走进这篇课文做好准备。
点拨指导法——通过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并展开想象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
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画面,让学生直接感知人物所处的环境,形象直观,充满趣味。
三、说学法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探求合作的方式,所以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讨论法来学习本篇课文,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活泼的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找2-3名学生说一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经历。这时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从文章题目的关键词“孤独”切入,谈孤独的体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作铺垫。在课堂开头创造一种利于教学的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明确活动任务
课件出示这节课的三个活动任务,并让学生读一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把任务呈现出来,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去学习探究。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读,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按照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给课文的每个部分拟写一个小标题。2.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设计以上两个问题,在于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概括的能力。
活动二:跳读,走进孤独之旅
让学生跳读课文,思考:1.从文中找出杜小康心理变化的标志性语句,体会杜小康心理变化的历程。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孤独之旅”的含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这一环节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切磋琢磨中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疑的能力及表达的勇气和习惯。同时又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内容,梳理要点,明白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恐惧——害怕——孤独——不再恐惧——坚强。借此领会主旨,体验成长的感受,使教学重点一得以解决,让学生感悟到这一趟孤独之旅也正是一趟“成长”之旅。活动三:精读,分析人物形象
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1.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2.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3.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遵循阅读规律,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以学生阅读心理为切口,通过与同学老师对话,合作探究,激发阅读思维。深入人物,使文章的难点得以解决。
活动四:品读,欣赏景物描写
再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借
助多媒体导学手段,让学生一边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芦苇荡、鸭群、暴风雨),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下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使教学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活动五:拓展升华,感悟生活。
杜小康的成长给你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长,感悟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探究质疑
让学生说一说学完本文后还有没有什么疑难问题。
设计质疑这一环节的意图是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学生能在学习的基础上生发出更深一层的问题,这应该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效果。
(五)课堂小结
我的课堂小结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孤独是一种苦难还是一种美丽,我们都应当把它当成生活的调味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暴风雨,胆小、害怕的杜小康会找到散失的十几只鸭子吗?没有暴风雨,杜小康会看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羽毛吗?没有孤独之旅,杜小康能变得成熟和坚强吗?同学们,倘若你们遭遇孤独,遭遇磨难时,请你回想杜小康,学习杜小康,即便在孤独中,也要风雨兼程,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这样设计课堂小结的意图是:再一次点明文章中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并对学生提出希望,达到了教育学生做人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语文教学过程中,板书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科学的板书,能够使学生迅速的抓住课文要点和文章的结构脉络,对学生准确全面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力求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到黑板上,既揭示课文内容,又挖掘课文内涵,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并力求整洁美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本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及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心组织课堂,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力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
文档为doc格式